香港登尼特秘书有限公司
服务项目

宏碁的意外 被联想华硕并购?

更新时间:2016/12/27 9:30:57 来源:www.onobbb.com 浏览次数:1127

企业上市咨询热线86-755-82143181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大地震,打乱了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原本惬意的退休生活。
  

11月5日,宏碁董事长兼CEO王振堂表示,将于2014年1月和6月分别卸任CEO和董事长两项职务,总裁翁建仁将接替CEO一职。
  

在董事会的召唤下,已退休近10年之久的施振荣不得不重新出山,以变革委员会召集人的身份回归宏碁,协助董事会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并为公司转型出谋划策。
  

刚过两周,施振荣的召集人身份再次发生戏剧性变化。11月21日,宏碁发布公告说,王振堂和翁建仁突然双双请求立即辞职,施振荣不得已再接下宏碁董事长和总裁的职务。
  

半个月,两次高层动荡,折射出宏碁所面临危机的全面爆发。
  

在以王振堂为核心的第二代经营团队的带领下,这家科技巨头曾经一度接近PC行业的顶峰,但在过去的两年中,由于PC市场的萎缩和移动设备领域追赶不力,宏碁的经营状况起起伏伏,虽偶有反弹,但止不住大势的滑落。
  

1976年创立的宏碁,2002年将自有品牌和代工品牌分割,重新划分为Acer(宏碁电脑)、BenQ(明基电通)、Wistron(纬创资通)。宏碁专注个人电脑,为自主品牌;明基也是自主品牌,主做数码产品;纬创资通主营代工生意,这是其成长中重要的一笔。此后,宏碁进入快速扩张期,相继收购Gateway、Packard Bell等公司。2009年,宏碁借助上网本,战胜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巨头。
  

但是,宏碁成功押宝上网本上位后不久,就被iPhone、iPad抢去风头,上网本业务极速萎缩,瞬间从沸点降到冰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宏碁过去的成功更多依赖于微软与英特尔(Wintel)的强大联盟,Wintel把软、硬件规范好后,再以快速大量的产品打进市场;其本身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研发,甚至制造也进行外包,能够大幅降低成本,低价获取市场取得规模效益。
  

正因其成功的根基如此,面对移动设备市场,宏碁内部发展意见一直不统一,以王振堂为首的保守势力认为,宏碁不能动摇PC业务的根基。虽然其间尝试手机业务,但始终没有将其作为业务重点,而是将宝押在平板电脑身上,再一次错过机会。
  

以宏碁、HTC等为代表的台湾发展自有品牌有两大困境,第一个是“对产品了解很多,对客户了解太少”;第二个则是,当趋势移转时,台湾企业无法及时反应,因而错失商机。
  

有个例子是, 2008年,宏碁以60亿元新台币并购了倚天手机。但几年之后,曾经略有声势的倚天手机早已不见,宏碁手机却仍处于试水阶段,一年出货量的乐观估计也只有100万~200万部。
  

“宏碁虽然很了解自己手上的产品,却可能不那么了解客户,无法让客户变死忠。”《蓝海策略台湾版》作者、台湾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教授朱博涌指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宏碁、HTC等为代表的台湾发展自有品牌有两大困境,第一个是“对产品了解很多,对客户了解太少”;第二个则是,当趋势移转时,台湾企业无法及时反应,因而错失商机。
  

据财经国家周刊称,除了战略方向失误,宏碁内部的阻力也导致转型举步维艰。
  

比如,肩负宏碁转型使命的触控事业群,就是因为内部各方势力之争,最终名存实亡。
  

成立之时,宏碁触控事业群虽然招揽来陈国维任总经理,背后实际上还是由翁建仁整体负责,最初的业务圈定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地位与宏碁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对等。
  

但不到半年,在“PC为主业”的策略下,触控事业群的平板电脑业务就被并入在集团内地位一直强势的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2013年上半年,触控事业群的层级也被降格为宏碁公司智能手机集团,仅负责中国地区的智能手机业务,人员缩编至不到70人。

然而,即便是这个智能手机集团的去留,也引发了激烈的争斗,智能手机业务也大有被电脑产品全球运筹中心吞并的趋势。
  

事实上,类似的内部博弈此前在宏碁就一直存在,原CEO兼总裁兰奇的离职就是一个例子。
  

2008年,兰奇接任CEO一职时,宏碁方面曾对外表示,“这表明了集团对兰奇总裁的高度肯定和信任”。
  

但这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业绩基础上,前述消息人士称,当2010年公司开始下滑后,高层内部对兰奇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当时,外界对于兰奇的离职原因着墨不多,仅有的一个说法也源自王振堂。他解释说,“兰奇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与公司大部分董事不同,并且经过数月交流也未能达成一致。”
  

王振堂表示,他与兰奇在公司规模、发展、客户价值创造、提升品牌地位,以及资源分配和执行手段上均有分歧。
  

比如,在冲击宏碁业务的移动互联网设备领域,王振堂与董事会坚持认为,个人电脑仍是公司核心业务,而移动设备业务虽然是个契机,但需要保持“谨慎”。
  

兰奇的观点则是,当时宏碁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领域已经处于落后地位,必须要加大资源投入,快速进入该领域。
  

此外,接任CEO职务后,兰奇也希望能在管理团队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在进军移动设备领域这个问题上,他曾多次向董事会提出,应该允许他在台湾以外的地区寻觅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行业的管理人才,但董事会并不同意他的做法,认为这会导致宏碁“非台湾化”。
  

云计算并非万能良药,宏碁面对的转型之路比前两次更加艰难。
  

宏碁,这家全球第四大PC生产商,曾经凭借上网本几临登顶,也瞬间被其拖入“危险区”。
  

如今,宏碁正处于行业转型的困境中。当PC时代衰落,整个台湾科技业都陷入了下滑态势,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再度出山,试图第三次再造宏碁。
  

根据宏碁几天前公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财报,其营收为867.0亿元新台币(约合28.69亿美元),同比降低5.9%;净亏损为76.3亿元新台币(约合2.54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净亏损33.7亿元新台币(约合1.13亿美元)。
  

IT观察人士贾敬华指出,上一次宏碁出现危机,是施振荣力挺意大利人兰奇出任公司CEO,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将宏碁带出困境。这两年,PC市场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市场一片繁荣,但宏碁却一直抱着PC这棵大树不放,转型之路相当艰难。
  

在对宏碁的两次改造中,施振荣一次将宏碁业务简化为品牌和制造业务;另外一次,则是让宏碁专注做品牌,两次的策略都促进了宏碁的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次宏碁再造的大背景是:公司内部策略有问题或者总体经济不够景气,但这次面对的却是PC产业结构性转型。也即:利润中心或利润来源需要彻底改变。
  

临危出山的施振荣,经过两天的会议、与近40位高阶主管讨论后达成变革方向的基本愿景:未来宏碁将致力于让使用者自建云(Build Your Own Cloud),从硬件公司转型成为硬件+软件+服务;公司将通过向软件转型实现复兴。
  

按照设想,未来宏碁不仅卖硬件,还要加上软件与服务,让消费者在自己的机器上自建云,如音乐云、照片云等各类别的云,这些自建云建立在开放的平台上(Acer Open Platform),具有可靠、易用与随享三个特色,且服务会越来越多。
  

在云计算的生态系统中有四个核心角色:拥有者、建设者、运营者及使用者。使用者是指各种云计算服务的最终用户;建设者指建设云环境的厂商,包括提供各种基础资源、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供应商,如软硬件产品、信息安全、支付、网络服务等,也包括云环境的集成商;拥有者指云计算服务的各种IT资产(包括硬件资产及软件资产)的所有者;运营者指负责云计算环境及服务的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厂商。在大部分情况下,拥有者及运营者可能是同一家厂商。

“对于传统IT企业而言,在进入云计算时,需要考虑短期以及中长期企业在云计算生态系统中希望扮演的角色。”一位曾服务于亚马逊云计算业务的华人工程师表示,目前,云计算服务主要分为公有云和个人云两个领域,宏碁更喜欢在个人云领域有所作为。除了亚马逊,苹果、谷歌等都在云计算领域“先行一步”,宏碁还是晚了一步。
  

在其看来,宏碁品牌的核心偏重于渠道经营,缺乏软件基础,更勿论软、硬件的实力整合;而另两家PC厂商惠普、戴尔,走的是云计算+服务器路线,基础相对成熟,但转型也不尽如人意。
  

短期内,宏碁预期的新利润中心至少在财务上还没有体现。陈俊圣不久前曾坦言,在推广被称作“Build Your Own Cloud”的云计算服务方面,宏碁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但他也称一旦拥有足够大的用户群,宏碁计划通过云计算服务创收。
  

年过七旬的施振荣找来看似万能良药的云计算,但是,在此之前,戴尔、惠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一方向,却成效不彰。施振荣有什么回天之术呢?
  

施振荣能够再次复兴宏碁吗?答案可能不容乐观。
  

第一财经日报还称,从某种程度而言,施振荣再度出山与2009年联想创始人柳传志重新复出如出一辙。
  

柳传志当时只是淡出联想集团的管理,但并未真正退休,而是以联想控股作为舞台在更高的一线搏杀,而施振荣是真正的休养生息,10年间把精力花在了文化和公益上,需要多久才能恢复昔日操盘企业的敏感度尚不得而知。
  

有接近施振荣的台湾企业家透露,更大的问题是这位70岁老人的健康隐患,施振荣的健康状况良好,但其心脏搭桥数量已达双位数,已经很难承受高强度的企业管理工作,这让宏碁的再造工作又增添了几分隐忧。
  

中国互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李易认为,台湾本地市场空间太小,难有科技业最关键的产业标准定义能力,比如操作系统源代码、基础通讯专利等。台湾企业也不会选择韩国模式,倾尽全力打造一个品牌,因此只能走国际路线。
  

以上导致的结果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自然无忧;一旦出现寒流,战略收缩的时候,就容易崩盘。因为公司是国际化系统,很庞大,但台湾本土的市场又不足以支撑其运营。
  

如果施振荣无法挽救宏碁,那么宏碁会走上什么道路?就目前宏碁的市场表现而言,最终答案或许是如同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被并购。
  

目前,宏碁主要的“绯闻”对象有三个,分别是联想、华硕和宏达电(HTC)。其中,联想在几年前曾经明确向当时的掌舵人王振堂表达过收购意愿;但是,联想业务重心已经变为PC+,近日又频频传出重新争夺IBM低端服务器的消息,仅有PC业务的宏碁并不是理想的并购对象。同理的,还有戴尔、惠普等传闻中的并购对象。
  

意外的是,另一家PC厂商华硕。境外资本市场曾有人建议,宏碁与华硕合并组成“双A”组合;华硕的掌舵者施崇棠本就是宏碁创业七人之一,两家公司氛围接近,双方合并的难度最低。此前,施振荣也曾就此公开表示顺其自然,施崇棠则称持开放态度。如果两者合并,本质上不是转型式并购,而是合并成为一个PC巨无霸,还是要面临目前PC行业的转型抉择。
  

与宏达电合并“双宏配”则是台湾媒体热炒的话题。HTC与宏碁产品线恰好互补,有望复制联想“PC+”的转型道路,前景更被资本市场看好。但是,在智能手机市场,HTC也处于转型泥沼之中,很难保证两者的结合一定是1+1大于2的效应。

企业上市咨询联系登尼特公司
登尼特公司电话:86-755-82143181  传真:86-755-82143182
登尼特智库网站:www.onobbb.com   邮箱:2355725080@qq.com
登尼特公司香港地址:香港九龙佐敦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7楼702-703室
登尼特公司深圳地址: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南路2020号太阳岛大厦16楼全层。

智库首页:http://www.onobbb.com/

在线咨询 x
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点击咨询